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调整,氢能汽车行业或迎新变革
文章来源:氢天下原创
7 月 17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为 “每辆零售价格 90 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含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该政策于 7 月 20 日起正式实施。这一调整把此前未被涵盖的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超豪华小汽车纳入征税范畴,无疑将对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氢能汽车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

短期市场需求或受冲击
目前,氢能汽车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市场上的氢能汽车售价普遍较高。部分高端氢能乘用车以及一些应用先进技术的中轻型商用客车,其零售价格很容易触及甚至超过 90 万元这一消费税起征点。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后,对于购买这些超豪华氢能小汽车的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将显著增加。以一辆售价 100 万元(不含增值税)的超豪华氢能乘用车为例,按照 10% 的消费税税率计算,消费者需额外支付 10 万元的消费税,这无疑会使部分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进而在短期内抑制超豪华氢能小汽车的市场需求。
从市场反馈来看,在政策调整消息传出后,一些原本有意向购买超豪华氢能汽车的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购车计划。某高端氢能汽车品牌经销商表示,近期咨询车辆价格和配置的客户数量并未减少,但当提及新的消费税政策后,部分客户明显表现出犹豫,部分订单的签订也因此被推迟。这表明,短期内消费税政策调整对超豪华氢能小汽车市场需求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
车企面临成本与定价难题
对于氢能汽车生产企业而言,消费税政策调整带来了成本与定价的双重难题。一方面,如果企业选择自行承担新增的消费税成本,那么在原材料价格、研发投入等本就高企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后续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以及产能扩充等方面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布局。
另一方面,若企业将消费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提高车辆终端售价,又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的风险。尤其是在当前氢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车时拥有更多的选择。过高的价格可能会使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或其他动力类型的汽车产品。为应对这一困境,部分车企已经开始着手调整生产与经营策略。一些企业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试图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另一些企业则对产品线进行优化,调整不同车型的生产比例,更加聚焦于具有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行业发展或迎结构调整契机
尽管短期内政策调整给氢能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也为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对于那些具备强大技术实力和资金储备的企业而言,政策调整促使它们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如,一些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力求提高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成本,以减轻消费税政策调整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与此同时,政策调整也将加速行业整合与洗牌。一些技术落后、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业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优势企业则可以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行业集中度。这将有助于整个氢能汽车行业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超豪华氢能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实施,消费者对于产品价值的认知也将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性能以及长期使用成本。这将引导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非仅仅依靠品牌溢价,从而促进行业整体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从长远视角看,政策调整也为氢能汽车行业带来结构调整契机。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如研发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提高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关键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政策调整促使行业整合,技术落后、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业或被淘汰,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形成更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价值认知改变,更加关注品质、性能和长期使用成本,也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据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2024 年全球氢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 260 万辆,预计 2030 年有望突破 100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可观。2024 年中国氢能源电池汽车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以商用车为主要应用场景。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将促使中国氢能汽车行业在挑战中加速变革,有望在全球氢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突破,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