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链博会:氢能企业引领行业创新浪潮
文章来源:氢天下原创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氢能板块凭借前沿技术与产业活力成为焦点。其中,重点参展企业的亮相更是吸睛无数,它们带来的 “制储输用” 全链条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自身在氢能领域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脉络。

作为国内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企业,中石化此次展出的成果涵盖绿氢制取、储运及加氢站建设全场景。在绿氢制取环节,其自主研发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已实现量产,单槽产能达 1200Nm³/h,制氢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15%;储运领域,20 英尺高压气态氢能集装箱通过轻量化设计,储氢密度提升至 42kg/m³,运输成本降低 20%。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石化已在全国布局 138 座加氢站,其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加氢站创下 “日均服务 300 辆氢能物流车” 的行业纪录,此次展出的加氢站智能运维系统,可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将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
国家能源集团以 “高效加氢装备” 为核心展示主题,其最新研发的 35/70MPa 双枪加氢机引发广泛关注。该设备采用自适应流量调节技术,为氢能重卡加氢时,可在 8 分钟内完成 70MPa 压力充装,较传统设备提速 40%;同时搭载的智能计量系统,计量精度达到 0.2 级,通过国家计量院认证。配套展出的 “风光储氢” 一体化示范项目模型,直观呈现了内蒙古库布其项目的运行逻辑 —— 利用风电、光伏电力制氢,通过储氢罐调峰,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50 万吨,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东方电气集团则聚焦 “大规模制氢与燃料电池产业化”,其 MW 级碱性电解槽是本次展会的 “明星展品”。该设备单槽产氢量达 2000Nm³/h,在新疆库车绿氢项目中稳定运行超 12000 小时,电解效率保持在 76% 以上。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氢能装备产业链布局: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已实现量产,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密度达 4.5kW/L,寿命突破 3 万小时,已配套 1200 辆氢能公交车在成都、西安等城市投运。
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领域,重塑集团的展示彰显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其新一代金属双极板电堆采用超薄钛合金材料,极板厚度仅 0.15mm,体积功率密度提升至 4.8kW/L,在 – 30℃低温环境下可实现一键启动。配套展出的膜电极产品通过纳米涂层改性技术,催化剂利用率提升 30%,使电堆寿命延长至 3.5 万小时,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氢能重卡领域,助力山西煤矿运输车队实现 “百公里氢耗≤8kg” 的节能目标。
这些重点企业的展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互补协同的产业生态。中石化的加氢站网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加氢装备提供应用场景,东方电气的燃料电池系统与重塑集团的核心部件形成技术联动。链博会现场,多家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中石化与东方电气将联合开发 “电解槽 – 加氢站” 一体化设备,国家能源集团与重塑集团计划在氢能重卡领域开展万台级合作。

此次链博会氢能板块的企业展示,不仅是技术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是产业协同的生动实践。随着重点企业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布局,氢能产业正加速从 “技术验证” 迈向 “规模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